整體社會的基準點便大不相同,首先,陌生男人會在路上對女子打招呼、搭訕。在亞洲國家,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禮儀,這樣的事情是不太會發生的。那樣的招呼倒也沒有什麼意圖,比較單純像是賀爾蒙勃發的衝動,想要和美女正妹嗨一聲看她的反應這樣。便曾遇到騎車時,對街來的大叔笑吟吟的打招呼(變態叔叔?)、工地的年輕男孩停下來說嗨、旁邊經過的車子搖下車窗,駕駛伸手說:「High five!」莫名喜感,像是找樂子般。
而打招呼的方式也頗為親暱,我就當著面看過兩名認識大約一周的男孩女孩,第二次見到對方時,大方地、社交性地臉頰招呼。男孩和我解釋,一般說來女生對女生是親三下、女生和男生兩頰各親一下、男生彼此之間握手或碰肩。當然不是真的嘴唇貼上去,大部分就是臉頰輕貼半秒,嘴裡發出嘖嘖聲。男孩解釋完,還笑著說,所以我第一次看到你時不知道要怎麼做,你好像沒有要親親的意思,我只好和你握手了XD
另外,大約是騎士傳統影響,社會也注重男生對女性的紳士表現。「女士優先」幾乎是不需明說的鐵則,一男一女同時要進門,除了看起來像屁孩的傢伙之外,幾乎都會停下步伐讓女生先走,或者伸手幫忙推門。搬重物時,偶爾會有路過男性停下腳步,問需不需要幫忙。在酒吧,通常也是男性去櫃檯買啤酒、付錢,事後跟你說一塊錢沒什麼不用給了這樣。身為女性的優勢,在此真是徹徹底底感受到。
對於靠多近是正常距離,不同國家、不同個人之間,還是大異其趣。一名喬治亞男孩在我念書時,從背後靠近,越過我的腦袋上方盯著筆電螢幕問這是什麼呀?那距離近得幾乎是把我擁在懷裡,只差手沒有環上來,害我忍不住打了個冷顫。(不過,他對每個人皆然。)相反地,丹麥大哥和捷克男孩,便保持了比較遠的肢體距離,講話時也都是安安份份地面對面這樣,捷克男孩甚至顯得拘謹,像個純情小男生般,雖然他的外貌與他的舉止並不相符—金髮碧眼的高大帥哥,體格有鍛鍊過這樣。果真第一印象時常會騙人。(不過,有一次在玩演戲遊戲,捷克男孩表演「調情」。火熱地讓人抵擋不住的眨眼,瞬間嚇掉了現場一堆人的下巴。)
不過相同的是,酒精和酒吧的氛圍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一起去酒吧時便是看出男性紳士程度的時候。有的人比較奔放熱情,在西班牙、探戈音樂的催動下,熱烈地與身旁女孩舞動著。一名來自多明尼加的老兄,和同夥所有女孩都伸出手邀舞,不管她是抗拒還是欣然接受。我就被多明尼加老兄拉過去兩三次,和陌生人碰觸掌心甚至搭腰(這位老兄很不客氣地雙手搭上來吃豆腐,真是渾身寒毛都豎直了),實在是很不習慣的怪異感覺。不過轉念一想,外國人連見面打招呼都會在臉頰上親親了,搭個腰大概好像喝一杯咖啡一樣平常。
有的人還是保持距離,當然稍稍拉近了些。丹麥大哥看起來不太會趴替,肢體滿僵硬的微微跟著音樂打拍子而已。捷克男孩會跟著音樂舞動,不過很注意與女孩間保持距離,所以都一個人跳,蹦蹦跳跳的樣子很像一隻小猴子(他看起來頗羨慕多明尼哥老兄在女孩間遊刃有餘,只是自己不知道怎麼做XD)。喬治亞男孩也是比較自我派的,在舞池中像機器人般行走,偶爾與女孩合舞也是走搞笑路線。葡萄牙男孩手上拿著酒跟著音樂低吟,陷入一種超脫時空的彌留(?)狀態。
大致上,北歐人和東歐人的距離比較遠,南歐人比較奔放大方,西歐人就看他那時候的心情。不過整體而言,在東方人眼中像是「調情」般的距離,對他們而言是滿平常的社交距離。當然,也可能真的在調情,不過他老兄/少奶奶才不在乎你心頭是否小鹿亂撞呢。
宿舍幾乎都是混宿,連男女分樓層都沒有,不過大家很習慣如此,你來我往也很健康,沒有非分之想。不少人在故鄉是有所牽掛的,也很大方在對話中提及,並不會遮遮掩掩。當然,有時候難免被糗,葡萄牙男孩就喜歡揶揄捷克男孩,「哦~誰在想念他的女朋友~整晚都關在房間不跟我們講話」。捷克人就會伶牙俐齒地反唇相稽:「是啊~至少我有女朋友(啪!正中紅心)」。而至於那些不置可否或不願明說的,十之八九有什麼問題,還是保持點距離為妙。
而喜歡八卦的文化,舉世皆然。大家聚在一起難免開始長舌,最喜歡當茶餘飯後的話題就是某個大家都認識的人的八卦—我上次看到某某在廚房和誰親親、某某人和誰互動超級直接、某某對誰有意思……叭啦叭啦。當事人在場總會顯得尷尬,但也只能聳聳肩、開個玩笑打哈哈。
有時候,大概是自己比較謹慎低調,對於其他人怎麼能大方直接和不太熟的人說著自己男女朋友(甚至老婆,波蘭老兄已經成家啦)的故事,感到驚訝。匈牙利女孩的男朋友某個周末要去西班牙,結果傳到整群人都知道,還幫她出點子要怎麼玩;波蘭老兄每周末會和老婆選一個鄰近城市碰頭、曬恩愛,大家出去玩時都會打趣地說,某某還在哪裡逍遙,留我們這群魯蛇在一起喝酒。
和一個見過兩三次面、頗有好感的本地學生聊天,話題展開不久,他很自然提及女朋友,在一起八年,同居三年。「你們是怎麼在一起的?」忍不住想八卦。”Oh, I met my sweetheart at a birthday party in high school.” 典型的小鎮愛情故事。
稱自己另一半「甜心」彷彿再自然不過了,就那麼滑順如奶油般地溜出喉頭,讓我這個不適應的老黃做出了一個,呃,本意是表示理解的微笑,實際上看起來大概有點僵掉。
不過,看他講到「甜心」時,放緩的語調、溫暖的眼神、漾起的笑容,實在頗有感染力。並沒有被放閃的不適感,只感受到愛情的力量XD— 氣焰甚高、人高馬大的荷蘭大男孩,在短暫的片刻間像塊柔軟的絨布,神情滿滿地裹著安穩的溫柔。
“And you? Do you have someone back home?”
我愣了愣,轉回視線,看著對面淺灰色的瞳仁,大概有些被那溫柔感染,停頓了兩秒,笑一笑道,嗯。一個老傢伙。我想念他。
來自各地的游子們,試圖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重新建立起遺留在原鄉的人際關係,單純為了有人聊天,有人一起出去鬼混,有人一起大笑、喝酒、跳舞。到了睡前躺在枕頭上時,或多或少,心裡仍有一絲寂寞吧。再怎麼頻繁熱烈的互動,像是在冬天圍在火爐前一同取暖的小獸。柴火總有燒完之時,熄滅的那一刻,有如自一場戲夢中清醒—嘿,每個人都是孤身在異鄉,為自己奮鬥。到頭來,最重要的生存目標,除了自己,沒有別人。
除非是個不知天高地厚,最終也將萬劫不復的小傻蛋。
除非是個不知天高地厚,最終也將萬劫不復的小傻蛋。
穿梭於情感的真假虛實之間,步伐越來越穩當而輕鬆。或許到了身經百戰的那一天,終能嘻嘻哈哈地踏在情感的浪上,對著世界宣布:「人與人之間啊~就是這麼回事!」
雖然,對某些歐洲人來說,真是輕而易舉,練都不用練X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